1.31.2008

奇美的幸福經營學.第一章.為什麼要了解許文龍?

為什麼要了解許文龍?


  讀偉人傳,多少會給人「有為者,亦若是」、「見賢思齊」的作用,以《第五項修練》(1992)一書聞名的管理大師彼得‧聖吉,在《天下雜誌》2004年10月的專訪中強調:「你可以定下你的志向,但我不覺得你能夠因模仿某家公司而創造出偉大企業。

  我覺得,鼓舞(inspiration)的真義與被鼓舞成為另外一個人是不同的。因為在一個學習的過程,觀察另外一個人的成功,能幫助確認你個人的形象與對未來可能性的視野,但你的視野最終屬於你自己的,而不是別人的。從那一點開始,你從模仿他人,轉為創新。」(摘自《天下雜誌》,2004年10月25日,第219頁)

  台灣最大出版集團城邦集團執行長(2007年3月,調升為副董事長)、2007年暢銷書《自慢》的作者何飛鵬,在一篇「對不在方法,對在人」的文章中,針對「榜樣學習」有一段建議:「如果要學習別人的成功經驗,關鍵不在學習其成功的方法,而在學習『人』,學習成功者的態度、思維、特質、風度、氣量,這些才是成功的核心,也是成功方法背後的潛在要素。不要陷入一般人只會學習成功的方法,本末倒置,以致於複製、學習都不易成功,但卻永遠在追求成功方法的更新,忘記一切要從自我檢視、探索開始。」(《商業周刊》,2006年3月6日,第16頁)



99.9%的企業相關書只是外行看熱鬧

  十四到十九世紀,人類模仿鳥類飛行失敗的原因在於科學不發達,不了解空氣動力學,無法知曉飛行的原理。

  同樣的,坊間很多書告訴讀者,有一家成功的公司採取了一些動作,所以要成功就要模仿這家公司的動作,這種說法如同以為裝了翅膀就會飛一樣:只知其然,不知其所以然。

 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教授、著名策略管理學者湯明哲認為,最困難的是,策略不是單一的動作,而是由一系列環環相扣的策略性活動所支撐,這一系列活動構成複雜的策略行動系統(strategy activity system),要模仿就要有系統的觀念,要全盤模仿,否則掛一漏萬,畫虎不成反類犬。例如有公司認為台塑的成功是其資訊系統,以為有資訊系統就能成功,忽略台塑設計資訊系統背後的管理邏輯和企業文化。(《天下雜誌》,2007年3月14日,第178頁)



聯合航空畫虎不成反類犬

  1994年,美國聯合航空公司要在加州市場跟西南航空公司競爭時,聯合航空決定要把西南航空這個成功的對手當作標竿,因此模仿起西南航空的一些知名做法,包括空服員穿著休閒式的制服、公司只飛波音七三七型的飛機、飛機上不供應餐點等。

  結果,西南航空在加州的市場占有率不減反增,聯合航空的模仿策略最後以失敗收場。為什麼一家公司努力向標竿企業看齊,卻得不到標竿企業的好成績?

  美國史丹福大學菲佛(Jeffrey Pfeffer)和沙頓(Robert I. Sutton)兩位教授,在2006年3月出版的“Hard Facts”書中,指出標竿企業的某項成功做法,常會吸引其他公司競相學習,但是,這些公司往往只模仿了最容易看見的部分,卻沒有深究這些措施之所以成功的背後原因,以及如何才能成功地把該做法移植到自己的公司,結果只是盲目模仿表象而已。

  在聯合航空的例子中,公司最後之所以失敗,就是掉入了標竿學習的迷思。西南航空成功的基礎在於獨特的企業文化和管理哲學(詳見第四章之說明),例如西南航空一向把員工擺在第一位,縱使2001年911事件之後,業界一片悽風慘雨,西南航空從頭到尾沒有裁掉任何一名員工。重要的是西南航空如何對待員工,而不是員工穿了什麼樣的制服。

  作者引用聯合航空一名主管的看法,來說明這個觀念:「在標竿學習中,我們一直學錯了事情,我們需要模仿的不是別人如何做,而是別人如何思考。」



本書「內行看門道」

  我本身是企管博士,再加上表0-1的四項核心能力,因此能「庖丁解牛」地讓你能登堂入室,一窺堂奧,而不至於瞎子摸象。

  美中不足的是,由於必須採取管理學(尤其是策略管理)中的分析方法做為架構,來分析奇美、許文龍的做法,其中全球策略管理大師麥克‧波特(Michael E. Porter)所說,一家公司如何把多種能力組合成(價值鏈上)活動系統(activity system),創造出其他公司難以模仿的競爭優勢,如此才可長可久。本書一一把奇美四個轉型期,又劃分為三個階段,照表操課破解其成功之道。




壹、許文龍致富的十堂課 ──以《富爸爸窮爸爸》十原則為架構


  許文龍以高工畢業、白手起家,能成為台灣巨富,背後有許多因素的配合,才能成就他的地位;在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(詳見拙著《鴻海藍圖》第一章)、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身上(詳見拙著《台塑王朝》第一章第三節)也是一樣。

  在本節中,我們套用《富爸爸窮爸爸》(高寶出版,2001年)一書,把十大原則(表1-1中第一欄)依管理三大活動(表中第二欄)重新排序,一一說明許文龍如何照表操課(表中第三欄),才能像日本影集「搶救貧窮大作戰」中,由窮兒子變成富爸爸。以2005年來說,許文龍名列美國財經雜誌《富比士》(Forbes)亞洲版台、港、澳三地四十大富豪排行榜,以13億美元的身價,居總排行榜第26。

  表1-1中「原則、誠信」,在本章之貳以一節篇幅專門討論;「原則六 勇於冒險」,在第二章之壹以一節篇幅詳細說明,其餘在本節中說明。



許文龍小檔案
‧出生:1928年2月25日
‧學歷:台南農工化學科(1945年)
‧現職:奇美集團一線公司(奇美實業、奇美電)董事,奇美文化基金會、奇美醫院董事長
‧興趣:音樂、藝術
‧兒子:許家彰;還有女兒

表1-1 許文龍成功的十大因素:以《富爸爸窮爸爸》一書為基礎



原則一:欲望及野心

有個窮爸爸,所以想賺大錢

  像《富爸爸窮爸爸》這類書都強調,如果想成為有錢人,第一步就是要有想賺大錢的強烈動機。像台灣巨富之一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,生長在台北縣新店市直潭,小學畢業後,在艱苦的種茶生活中,立下出外闖天下的志願。15歲赴嘉義市的米店當小工,離家沒有感傷,只有滿心歡喜。王永慶多次表示,離開直潭的信念,深深支配他一生的處事態度。

  同樣的故事也在許文龍身上上演,1933年歲末尾牙,許文龍的爸爸許樹河失業,之後便成為「怯志工作者」,一家十二口(十個小孩,許文龍排行第8)生活陷入困頓中。

  許文龍一家住在當時有台南市貧民區之稱的神農街,有一座大倉庫,隔成二、三十戶,每戶僅七、八坪大,全家就擠在一個房間內,只有一條棉被,木板隔間之上,掛了一顆五燭光的電燈泡,是跟隔壁共用的。

  許文龍就在這樣貧窮的環境,看著父親「既失業又失志」的黯淡氣氛,讀書對他來說是次要的,在期盼趕快長大賺錢養家的心情下長大。



原則二:策略雄心

  許文龍有一次在公司的運動會中,向員工致詞:「你們等一下要賽跑,而我也一直在賽跑,我有下列四大目標要跑。

1.我希望能替公司的利潤跑出第一,好讓股東分享。
2.我希望能替員工的福利跑出第一。
3.幫公司的客戶跑出第一。
4.對社會上,我們要以『納稅』表現第一。」

  事後,許文龍更補充強調,「第一」不是最重要,上述四者均衡兼顧,偏一不可,才是最重要。

  奇美一廠前矗立的勝利女神,象徵了引領奇美躍上世界的決心。



原則三:勤於動腦

  奇美集團之所以有今天的規模,絕非偶然,許文龍的腦筋永遠不停地在動,因為他常說:「經營是適應環境的活動,一個不能適環境變化的經營者,最後終將為環境所淘汰。」

  奇美集團從1950年的小店面奇美行做起,小本經營,慢慢存到第一桶金,跨入製造業(1953年奇美塑膠廠),1959年起再歷經四次轉型;前三次都在石化業,主體是奇美實業(簡稱奇美),第四次進軍高科技業,主體是奇美電子。

  經過時間焠煉,集團仍蒸蒸日上,背後的精神便是「與時俱進」。



原則四:看見未來的趨勢

  包熙迪(Larry Bossidy)和夏藍(Ram Charan)合著《應變──用對策略做對事》(天下文化出版,2004年11月),強調經營者、管理者可以透過下列步驟,提高洞察趨勢的能力,進而才能及早擬定正確策略。我們依書中的架構來分析奇美集團是怎樣「平地起高樓」的。


  培養敏感度的六大步驟


  經營者應該經常自問以下六個問題:
1.這個世界現在發生了什麼事?
2.這些事對其他人有何意義?
3.這些事對我們來說有何意義?
4.如果想看到我們希望的結果出現,哪些事必須先發生?
5.要讓那些事發生,我們必須扮演何種角色?
6.下一步我們該做什麼?


(一)這個世界發生了什麼事?

  許文龍記得,母親認為商情很重要,人不能跟社會脫節,因此儘管當時家裡貧窮,她仍每天想盡辦法,替失業在家的丈夫買一份報紙回來。

  許文龍對於商情的蒐集向來很重視,這是早期奇美跟金龍記商號(謝水龍的店名)角逐壓克力市場,致勝的原因之一。他透過各種管道蒐集商情,把金龍記的產銷情形瞭若指掌,最後採取拖垮的模式,把金龍記一舉擊敗。

  為了掌握國外的商情,奇美於1994年6月1日,在日本東京設立事務所,聘請三菱孟山都的有森豐為所長,專門蒐集有關技術和業務方面的資訊,尤其是日本公司的原料商情,充分掌握原材料的供應無缺及國際市場上的價格波動。

  此外,搜尋日本技術人才也是東京事務所的功能。像1980年7月,奇美利用東京事務所,在日本聘請原遵司為技術顧問,開發高橡膠含量ABS的製程,同時導入AS生產技術後,問題才有了解決的頭緒。

  許文龍重視商情,卻不拘泥於「形式」。商情的來源很多,但不可拘泥於「事務所」的形式。當1980年代,交通和通訊快速且方便之時,許文龍查覺各國的事務所功能有限,但成本卻很高,一聲令下,結束全球各地(紐約、新加波、香港、東京)、甚至國內(台北、台中、高雄)的事務所,連業務員、倉庫等也收編。


(二)這些事對我們有什麼意義──順勢而為賺最多

  時勢造英雄,巨富往往是時代潮流的產物,以鳥瞰角度就容易綜覽大時代背景。由表1-2可見,1945年台灣光復以來,台灣(甚至全球)發財機會可分為三階段。

第一階段:戰後重建財

  第一時期戰後重建、嬰兒潮,而賺到第一桶金(詳見本章之參)和壯大(詳見第六章)。
第二階級:賺股票、房地產橫財奇美集團專注本業,因此在房地產、股市的小幅獲利都是「無心插柳柳成蔭」的結果。


1. 股票最少賺36億元

  1979年11月,保利受邀出資1億元,設立台灣苯乙烯公司(即台苯,股票代號1310)。1989年10月,奇美開始逢高出售台苯股票,1990 年1月,台股崩盤,4月,奇美出清台苯股票,共獲得37億元,索性把銀行貸款還光了,無債一身輕。11年賺36倍以上,連許文龍都自嘆一輩子不玩股票,可是靠股票賺的錢都比本業多。


2. 房地產獲利掛在帳上
  
  奇美把工廠設在台南市市郊(1959年7月,鹽埕廠),甚至郊區,當初只是貪圖地價便宜,空地多,以後擴廠空間大,沒想到隨著都市的發展,未實現土地利益很大。

  土地利益也有救窮效果,1968年1月,奇美關係人企業保利化學成立,買地設廠。1974年,保利虧損3,400萬元,占資本額35%。為了改善資金結構(其他書稱為資本結構),1976年以資產重估增值來彌補1974年的損失。唯有土地資產才能拿來重估,因此可見奇美集團直接沾到房市狂飆的好處。


第三階段:電子新貴

  奇美集團介入電子業可說慢半拍(詳見第二章之參),1998年8月才進軍液晶(TFF-LCD)面板,因此沒賺到電子業導入期的暴利和成長期的大利,只賺到成熟期的正常利潤。

  2000至2007年,奇美電盈餘合計756億元。

  不過,來得晚總比不到好,2003年,奇美電盈餘71.5億元,首次超過母公司奇美;2007年,奇美電盈餘368.5億元,股價最高時曾達48元,市值3,383億元,可說是奇美電最輝煌的一年,2008年可望續創佳績(500億元)。

  從2005年起,奇美集團可說鍍金,成了電子新貴。

表1-2 台灣三大發財潮中奇美集團碰到兩次



‧第一次轉型的副總

  1962年,奇美公司已經打下「壓克力」的天下,扎穩了事業根基,許文龍開始又縱身凌空,如隼鷹般四處巡視,他在尋找下一個目標,第一眼就看上化粧合板(包括奇麗板和美化板)。奇美先推出自有品牌的化粧合板,稱為「奇麗板」,它是合板貼上化粧紙,然後再上一層不飽和酯聚酯,化粧紙的花紋、圖案美麗繽紛,在1960年代是台灣家具與裝潢界的重要用品。

  它跟壓克力相同的是都屬建材用品,建材商場的相同性吸引了許文龍。


(三)預測能力

  許文龍是一位很有預測能力的高手,在「大事」方面的預言,一向很準,舉一例說明。

  1972年10月,許文龍預測石油危機可能會發生,因此跟供貨公司簽訂長期購料合約。1973年2月,第一次石油危機發生,石化原料大漲,甚至有錢也買不到貨。許文龍在四個月前的先見之明,讓奇美買到便宜貨,而產品售價又水漲船高,自然大賺一把。


(四)畫蛇添足的說法

  可口可樂公司創辦人坎德勒(Asa Cander)是位藥劑師,參加過美國南北戰爭,經年為槍傷後遺症所苦,因此自治加了鴉片的止痛藥,自用加銷售,從藥品意外成為流行飲料。

  美國企管專家塞欽可瑞和梅玆可在《從種子看見大樹──用賞識力預見成功》(天下雜誌,2006年11月)一書中,以可口可樂為例,認為坎德勒具有賞識力(appreciative intelligence),也就是看出別人看不到的未來性。而這也正是現今最成功的人都擁有的一種能力,從現在看到未來,規劃出一連串的行動,實踐看到的潛在商機,創造成功。

  他們認為賞識力有下列三項要素。
‧重新架構。
‧對正面價值的肯定。
‧從現在看到未來如何開展。


(五)許文龍的賞識力

  1974年,保利化學跨入ABS的生產時,許文龍向股東們預言:奇美的前景有朝一日會是世界最大的工廠!

  1980年代,他就預言,奇美會打敗日本的ABS公司。原因是日本人喜歡以協商式議定價錢,他相信這種違反自由競爭原理的價格策略,一定會被淘汰出局。

  真正重點是,美日ABS公司都把ABS視為特殊工程塑膠,因此去衝「少量多樣的訂單」,也就是採取差異化策略或差異集中策略。

  許文龍看出ABS的廣泛用途(詳見第八章之貳),即把ABS視為泛用工程塑膠,因此花大錢以突破降低成本的製程技術。1980年7月,在日籍顧問原遵司的協助下,保利化學在製程方面做到了,以低價策略大力拓展ABS的用途,打開了廣大市場。1990年3月起,產能50萬噸,躍居全球第一,詳見表1-3。

  美日公司的失利在於格局太小,即小看了ABS的用途範圍。
表1-3 許文龍的賞識力:以ABS為例


原則五:遠離負面的人與事

  快要溺斃的人為了活命,看到什麼東西都會死命去抓,有時反倒把救援的人一起拉下水了。負面的人與事就跟溺水的人一樣,會消耗人(包括公司)前進的鬥志和動能;反之,親近正面的人事,則可以分享很多商機。

  2000年3月20日,台灣舉辦總統大選,許文龍公開表態支持民進黨籍的總統候選人陳水扁,且在陳就任後,獲聘為總統府資政。

  由於大陸認為民進黨有台獨色彩,因此對民進黨不假辭色。許文龍被大陸政府掛上親綠企業家榜首(其他還包括長榮集團的張榮發、大陸工程的殷琪),許文龍因此無法赴大陸考察。奇美後續在江蘇省鎮江的擴廠、奇美電的登陸,也都遭到拒絕。

  2004年3月20日,總統選舉投票,陳水扁競選連任。5月,許文龍遭大陸政府點名為不受歡迎的台獨企業家之後,2005年3月25日,許文龍宣佈退休,辭去奇美集團唯二的一級公司(奇美、奇美電)董事長職位,並且辭去總統府資政一職,陳水扁一直沒有接受。

  這個例子可說是「原則五:遠離負面的人與事」最大的事證,城邦集團副董事長何飛鵬,在《商業周刊》的文章中,有下列評論:「就前進大陸來說,許文龍個人認同日本,不認同大陸,但奇美公司仍然選擇投資大陸,這是個人意志跟公司行為的衝突。或許應該這樣說:過去這幾年來,許文龍綠色台商的立場與言論,是許文龍縱容個人意志的『快意恩仇』,完全不顧公司發展的為難,奇美集團默默承受了一切的痛苦與責難!

  從許文龍發表了一篇認同『中』的石破天驚的談話以來,現在許文龍終於還給奇美公司一個公道,不再以個人意志『強姦』組織的意志,或者是不再做出傷害企業永續發展的行為。」(《商業周刊》,2005年5月16日,第12頁)



原則六:勇於冒險

  許文龍認為,公司經營者要站在巨人的肩膀看清未來下決策,不要站在矮人的身上下決策,那只有今年和明年的決策,沒有長期的決策,見近利而無遠謀。

  表1-4中兩個例子就是許文龍不畏景氣低迷,勇敢投資的案例。
表1-4 奇美與保利勇於擴廠的情況

  1976年11月,花2,000萬元購買兩套連續性HIPS生產設備。 1975年5月,景氣復甦,三廠派上用途。7月,奇美採取擴大平衡政策,低價搶市場。
1.保利在HIPS市占居前。
2.繼續開發ABS的信心(註:1976年7月,ABS投產)。



原則七:努力
泰山不避土壤,故能成其大


  1959年3月,許文龍到日本,想向三菱縲縈(Rayon)公司學習做壓克力的技術。他準備了10萬元(在當時可以賣下台南市西門鬧區的一間房子),他做了最壞的打算,要是「取經」不成,最差就當成跑單幫,賺筆外快。

  在東京住的40天中,除了公務外,其他時間,他去日本的百貨大盤商遛躂,並向他們採購「過季」的領帶、襪子,他深知流行的潮熱在日本雖過時,但在台灣還可以時髦,再加上是舶來品,帶回台灣一定可以賣個好價錢,領帶以一條近一元的價格大量採購,日商還很高興他替他們清倉。

  他一口氣帶回了八大箱行李,回台了賣了20萬元,即有10萬元的利潤。

  1959年9月24日,奇美成立,資本額200萬元,其中有30萬元是技術股和機器,以170萬元要生產產品,還要供經銷商打通路,其難度相當高,許文龍為了全力衝刺,以工廠為家,住在工廠旁以竹子和泥漿搭成的簡陋房子,在一次颱風中,整面牆倒了,壓得他和一床棉被全是泥漿。



原則八:誠信
  由於篇幅太長,於第二節專門介紹。



原則九:面對挫折的能力

  許文龍說:「我的學歷不高,小學時成績不好,連續考台南一中三次都沒考上,當時感到很沮喪,還挨了父母罵,但後來找出一條自己的路,追求幸福且快樂的人生。」
  
  他指出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分、各有所長,按照天分去發展,好成績或壞成績都能走出一條路。而每份工作都是獨特的,要保有內心的快樂。好與壞不到最後不會揭曉,要用快樂的心情對待自己、做快樂的人,每個人都是第一名。(《經濟日報》,2007年9月18日,A11版,邱馨儀)

  舊約聖經出埃及記中,摩西率眾出埃及,渡紅海,在曠野中40年,東奔西跑,尋找上帝應許之地,即牛奶與蜜的地。

  由表1-5可見,台塑蓋六輕廠,從1986年找地到1998年廠蓋好,前後兩次被拒絕。我們往往只看到別人成功時光鮮亮麗的一面,卻很少看到「台上一刻鐘,台下十年功」的辛苦。許多人因為無法堅持到最後五分鐘而被淘汰了,六輕一案可說是台塑集團王永慶、王永在兄弟耐性與堅苦卓絕的極致表現。

  同樣的劇情也在奇美上演,由表1-5可見,為了蓋ABS、PS廠,奇美兩次遭拒,花了10年才得以找到安身立命之地。要不是有打死不退的紀律,歲月真會磨光人的鬥志。

表1-5 台塑六輕與奇美ABS設廠的相似處

  奇美ABS,PS設廠(詳見表8-12) 1986年9月,經濟部核准台塑在宜蘭縣利澤設六輕廠,遭縣長陳定南反對。


1988年10月,台南善化買地。
1989年12月,因居民反對而放棄設廠。 1987年,台塑打算在桃園縣觀音鄉設廠,當地居民抗爭,台塑只好打住。
1991年6月,打算在美設廠。
1991年11月,因美國兩大公司反對而放棄。 1993年底,經濟部把雲林縣麥寮給台塑設廠
1994年11月,獲得政府核准西進設廠。
1995年因兩國論,兩岸低潮,11月宣佈延緩西進,1997年才西進。



原則十:耐心、堅持下去的紀律

  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於1954年創立台塑,到2006年6月交出董事長職位,競競業業半世紀。同樣的,許文龍從1959年創立奇美,雖然在2005年交出董事長職位,但仍是大權在握,五十年而不厭的工作紀律,恐怕少有人能及。




貳、許文龍對員工與客戶的誠信

  誠信是「誠實信任」的簡寫,唯有誠實才可以取信於人;而「人無信不立」,要想近悅遠來,最重要的是做到「童叟無欺」。


一、釣魚領略到企業經營之道

  許文龍表示說,自己從16歲開始做生意,這幾十年過程有成功也有失敗,但就因為有這兩項哲學,即使失敗時,也得到很多人的幫助,就因為自己能夠合理分配利潤,這也是自己能夠生存的原因。

  他從釣魚中領略「有錢大家賺」的經營哲學,釣友出海釣魚,都會找幾個朋友一起出去,出發時大家在車上都有說有笑,但釣完回來,如果只有自己有收穫、別人沒有,氣氛就變得很尷尬,朋友也不開心。「最好就是大家都豐收,但自己多釣一些,這是最開心的事。」

  世間的錢不可能自己一人賺走,他釣鯽魚時,一次丟兩個魚餌,但只釣一尾,別人覺得奇怪,因為「另一個餌是給後來的魚吃的」。

  落實在企業經營上,要是所有錢都是自己公司賺走,壓縮上下游公司獲利空間,這樣也維持不了很久。因此,除了照顧員工,企業經營也要顧慮到關係夥伴的合理利潤。(《經濟日報》,2006年1月17日,A9版,邱馨儀)


二、莊周夢蝶的啟示

  許文龍喜歡看書,他做生意的本事不少是來自《莊子》的靈感。

  許文龍一生的思想,受老子與莊子的影響很深,看得開、看得淡只是老莊思想的一小部分,許文龍結合老莊思想與自己見解,發展出「替人設想」的同理心。

  他以「莊周夢蝶」來形容,是莊周夢見蝶?還是蝶夢見莊周?這麼有趣的問題可以提醒人們,凡事只是「相對性」,而不是「絕對性」。

  既然凡事只是相對性,替人設想也有其相對性,對人好也要分等級,於公,先照顧員工,再照顧客戶,最後是市場大眾;公司賺錢,股東分了紅,員工自然也該有。於私,則是先親人,而後朋友,且不可以私害公。

  做生意更應記得「站在對方的立場加以設想」,懂得替對方設想,是生意上門得利的重要法門。



三、員工第一,客戶第二,股東第三

  大部分愛民如子的董事長都會有個「價值觀」(像宏碁創辦人施振榮),即「員工第一,客戶第二,股東第三」,員工是本,有好員工才能生產好產品(和服務)給客戶;客戶滿意後,股東才能賺到錢。有些董事長用洋蔥(橫切)來舉例,最內圈是員工,中圈是客戶,外圈是股東;許文龍也是這麼想。


四、對員工最大的誠信:不裁員

  薪資、福利的承諾是常指公司對員工的誠信,但是對於員工影響最大的則是「裁員」,無能的董事長才把裁員作為度過難關的手段,無情的董事長把員工看成蛋雞,生蛋生得少,就打成肉雞。

  把員工視為夥伴,就像美國陸戰隊的核心觀念「No one leave behind」一樣,以隊員死生為己念。


(一)西南航空是「好樣的」

  同樣的,美國西南航空(Southwest Airlines)有兩次經驗,落實「絕對工作保障」的承諾。

1. 創業艱難,做到不裁員1967年,西南航空成立;對手們告上法院,打算不讓西南航空角逐德州的航空巿場。由於航線少,四架飛機利用率低,一般董事長的做法是「賣飛機、裁員」,創辦人兼首任董事長克勒赫(Herb Kelleher)的做法是,賣一架飛機來付員工薪水。他認為飛機隨時買得到,但是好員工就像老朋友一樣值得珍惜。

2. 共患難不易
  2001年911事件,美國航空業陷入恐慌性蕭條,2002年,美國航空業大舉裁員10萬人,體質不佳的公司紛紛倒閉。西南航空卻逆勢成長,新聘員工14,000人。

  有關西南航空的卓越做法,在第四章之參有其他詳細的說明。


(二)奇美「不裁員,不減薪」

  1973年2月,全球發生第一次石油危機;1974年2月起過高石油價格,造成全球經濟衰退。石化業的奇美首當其衝,虧損累累。

  但是1974年9月8日,許文龍宣佈「三不政策」(本名是收縮平衡政策),即「不減薪,不裁員,不縮減研究經費」。股東寧可自己扛虧損,也不犧牲員工而成就股東,可說是「員工第一,客戶第二,股東第三」的「123理論」的鐵證。


五、對客戶最大的誠信:利潤分享

  對客戶做到「不偷斤減兩」,這是對客戶最基本的誠信。奇美最難得的是,年底結算時,要是有多賺(即超過公司設定盈餘目標),則會把部分利潤跟客戶共享,可說是事後減價。換成員工分紅來舉例,也可說是「客戶分紅」,這種做法極多見,底下說明。

(一)要當憨大豬,不要做猛虎

  許文龍常常告誡代表奇美集團對外談判管理者:「不要扮老虎,一定要扮憨大豬。」他的意思是:不要一開始就咄咄逼人,用氣勢來鎮住對方,雖然這是談判學中很重要的搶得先箸的技巧,但是許文龍認為,這種方式會弄巧成拙,也許一時逞快可搶得短期利益,但長遠來看可能有害。扮憨豬有三大好處:(1)能解除對方心防;(2)能在對方下手時看出對方做事方式;(3)是用自己的「笨」來突顯自己的「獨特性」,讓對方充滿「好感」。

  這種「做憨豬」的談判技巧,縱使在激烈競爭的高科技產業也同樣適用。

  2004年,美商康寧(Conning)準備擴建玻璃基板廠,選定台灣為生產基地之一,但是康寧的財務政策是:在全球各地設廠,就必須要從全球各地籌資,像台灣是屬於亞太地區,資金就需要亞太區自行籌措,康寧向台灣的客戶探詢「預付」意願,等於希望台灣客戶先拿錢出來投資玻璃基板的產能,預付5億元。奇美電的採購主管考慮了很久,不敢確定划不划算,但是當此案上呈之後,奇美電的董事長馬上決定預付款給康寧,而別家面板公司沒人敢答應這樣的條件,奇美電的爽快也讓康寧為之側目。一位證券分析師指出:「玻璃基板對面板公司如此重要,奇美電等於是對未來大尺寸面板買一張保單,只要玻璃基板缺貨,康寧一定優先供給奇美電。」(《數位時代雙週刊》,2005年3月15日,第70頁)


(二)用賣魚的Sale Talk來說明

  就像釣魚的人,懂得依照魚的胃口來鉤上對味的魚餌,賣魚亦然。許文龍說,假設自己如果去賣魚,第一個月會跟顧客說,自己賣的魚不夠新鮮,其實賣的是新鮮的魚,「顧客吃了會感覺沒有不新鮮啊,一直到第二個月,我才開始跟客人講,今天的魚很新鮮喔!」他說。

  第一個月故意跟顧客講自己賣的魚沒那麼新鮮,所以隨便賣,目的是號召更多的顧客主動接近,並且形成口碑。許文龍解釋說,頂多第一個月虧錢,可是,「顧客會認識我,而且會自動找我買魚,因為他知道不會被『騙』,第二個月開始,生意一定會越來越好。」(《管理雜誌》,2006年8月,第35頁)


(三)替客戶設想的業務人員

  上餐廳點菜,領班告訴許文龍,菜夠了,不夠再叫。餐廳領班的點菜招呼技巧等平日生活中稀鬆平常的小事、微不足道的對話,對許文龍來說,可是處處管理手法。

  這般常見的招呼手法,他一聽,立刻靈機一動,他的業務人員也該如此,去客戶處不是叫客戶「多叫貨」,而是去幫客戶盤點有沒有叫太多貨。要是已太多,就主動要求客戶停止叫貨。
這種親切的手法,讓奇美的業務代表在同業之間所向披靡,業務代表更是因之而提升自己的功能,不再將自己的功能侷限在「業績」的壓力下,反而以提供客戶需求狀況為主,而能受歡迎的四處走訪。


(四)把多賺的錢退還給客戶

  奇美的銷售邏輯很簡單,就是「品質好、成本低、流通管道暢通」。奇美的採購和業務人員負責的就是流道管道的建立,而許文龍把客戶和供貨公司都視為一起成長的「股東」,所以業務和採購人員會在年底時把「多賺的錢」,按單位退還給客戶,並表示不好意思,賺得超過預估太多,所以退還一部分價款。

  退佣是商場上常見的攏絡招數,奇美不用這一套,但是,偶一為之的「退潤」,使客戶必萌生一股「信任感」或「好感」,認為奇美是可以信任的公司,它不會只圖暴利或短視近利。
退佣跟退潤有很大的不同,退佣是為了交易的達成,而加以允諾或勾結;退潤則是交易已結束,銀貨兩訖,卻還拿出「已賺到手的錢」來分享。退的都是「錢」,但兩者意義截然不同。談到這件舊事,許文龍自己卻笑了起來,「你想,以後他們會跑掉嗎?」(《管理雜誌》,2006年8月,第35頁)

  但是轉型成奇美電之後,其股東是一般民眾,奇美電就沒有辦法像奇美這麼做了。


(五)寧雪中送炭,勿錦上添花

  錦上添花可能讓人誤以為諂媚,但是雪中送碳往往可以擄獲人心。許文龍喜歡對員工、客戶急難相扶持,他以客戶廠房失火為例,按理說,公司乍聞客戶工廠失火,第一個反應多是擔心公司的應收帳款是否來得及收回,或者帳款還剩得多不多,不會有人想去賣原材料,因為對方有可能會倒閉。在那個時刻,如果客戶想要繼續經營下去,你第一個把貨送過去,則對方必然永遠記得你。

  當然,這樣做,奇美也許會吃虧,但這對整個公司來說,不是很大的損失,然而卻可輕易抓住對方的心。

  這不是奇美故意要抓住他的心,站在道義的立場,奇美也應該這麼做。

  因為這種能設身處地替別人設想,且願意承擔風險的幫忙,奇美跟客戶之間根本不需要「應酬」。

  許文龍很少應酬,縱然大客戶來時,也是如此。許文龍對客戶有「心」,重要的是客戶有問題時,奇美能幫忙他們解決,而不是他們來時,大家吃喝一場,錦上添花,無濟於事。



參、許文龍的第一桶金

  奇美集團的發展跟長江很像,源頭都是冰河上的一條細流。奇美集團源自於1950年,許文龍跟哥哥許鴻彬創辦奇美行。1953年於台南市和平街設立奇美實業塑膠廠,資金2萬元、員工4人,生產射出成型的塑膠玩具。


一、商機之戰後嬰兒潮

  戰後,不論是重建(一時商機)或嬰兒潮(20年的商機),可謂千載難逢的商機。比較像加拿大灰熊在河中撈迴遊的鮭魚,一撈就上手。許多灰熊都練就區分公魚、母魚的能力,母魚有卵,比較營養又好吃,灰熊常把撈上來的公魚放掉,再去撈母魚來吃。

  許文龍的第一桶金,主要是拜戰後嬰兒潮之賜,這是全球的風潮。王永慶也是「時代造英雄」的人物,像他1940年代經營木材,便是美軍轟炸後重建,再加上1949年大陸200萬軍民來台,因此,對於建材需求大增。台灣水泥的辜家也是靠發戰後重建的建材起家的。


二、奇美行,賣童裝

  許文龍的父親許樹河曾說:「小孩子跟女人的錢最好賺,女人愛美,不在乎花錢;小孩子可愛,大人會捨得花錢。」因此,1950年,許文龍一家人在台南巿盛場巿場(即現今之沙卡里巴)買了一個攤位,經營童裝生意。許文龍跟哥哥許鴻彬兩人從基隆買回舶來品,到台南銷售。由於童裝店經營並沒獲利,再加上1953年,許文龍的父親過世,童裝店就打烊了!

  為什麼取名奇美?

  1950年,許文龍創辦「奇美行」,許文龍的父親許樹河認為商品要暢銷,一定要符合「奇」與「美」,便成為集團的命名。



三、不愉快的合夥經驗

  許文龍把員工當合夥人,主要是來自1950至1953年跟別人合夥的不愉快經驗。

  1950年,許文龍做腰帶(當時俗稱原子皮帶)。這是許文龍跟塑膠生意的第一次接觸,以PVC和PS加工為主。

  因為PS的皮帶頭常斷貨,價錢又高,許文龍心想,為什麼不自己進口原材料做皮帶頭,於是委託平日進貨的貿易商立人行向香港進口原料。立人行的商情快又多,他們有心想找許氏兄弟合作。

  雙方合開美信塑膠公司,採取下列分工的方式:立人行出資金,負責買料與賣貨,許文龍負責生產,也就是「包頭」。這是一種襲用已久的承包制度,以產量來計算酬金。

  一開始便大賺,而且業績還超越老店「福三行」。1950年許文龍還有賺。後來引進半自動機器,立人行便要求降低每件貨的代工費用,許文龍勉強答應。1951年便陷入損益兩平,1952年虧損,於是許文龍結束跟立人行的合作。

  許文龍曾經很感慨地回述:當年合作的美信公司,如果願以10%的利潤跟他分享,他也許就不會拆夥了。



四、1953年8月,成立奇美塑膠廠

  三年的合夥關係結束,許氏兄弟決心自己創業,不再替人做嫁。雖然塑膠產品已到了成熟期,光是台南市就有20家工廠。但是許文龍認為只要定位得好,仍然有前景,他讀了許多日文有關塑膠技術的書籍雜誌,發現塑膠種類之多,用途之廣,超乎想像,發展空間還很大。

  1953年8月,「奇美實業(塑膠廠)」登記成立,資本額2萬元,廠址設在台南巿和平街許家後院,只有8坪大,代表人登記是許文龍。

  許文龍認為奇美成功的原因有二:一是新產品的開發又正確又快速,另一是台北地區的銷售順利。


(一)產品策略

  奇美的產品以塑膠玩具、水壼等日用雜貨為主。

1. 塑膠玩具

  許文龍的開模快,點子多,因此塑膠玩具連戰皆捷。他為了找尋暢銷玩具的點子,買通美軍宿舍的鄰近住戶或清潔工,只要有美軍家庭丟棄不要的洋娃娃,撿來賣給他,他一律高價收購。以美國本土最暢銷的洋娃娃來仿製的成品,一度在台灣風行一時。

2. 水壼

  到了做塑膠水壼(主要是學生在用),許文龍認為不能只推單一產品,要推出「系列」產品,單一產品競爭者容易仿冒,大的對手只要開一個模就能吃定奇美,要是奇美推出「系列」產品,則競爭者不知哪一個產品最賣座,自然就歧路亡羊了。

  奇美的尺寸最齊全,從小如兒童玩具,到大如軍用水壼,奇美一應俱全,在三個月內吃下了全台七成塑膠水壼的巿場。

(二)行銷通路

  奇美的產品,在台北委由程榮文先生代銷,當時台南巿的塑膠工廠雖多,卻沒人上台北打巿場,因此奇美出奇兵,收到致勝效果。

  程榮文是許鴻彬的同學,因代理奇美的北部業務出色,而成為日後奇美的股東之一。

(三)邊做邊學

  在這一階段,塑膠加工技術(包括射出、吹型、押出、壓縮等),許文龍一一經歷,這些經驗對他第三次轉型時成為全球的ABS王國,有許多參考價值。



肆、奇美有多偉大?

  有一些人聽過奇美,卻很少知道奇美的事業版圖,主因是集團透明度低,只有旗下奇美電子、東捷(8064)、奇景光電(在美國那斯達克)股票上市,其餘(主要是奇美)則缺乏媒體報導。

  再加上許文龍一年頂多公開講二、三次話,連帶的高階管理者也都惜字如金。

  因此,外界對奇美、許文龍的了解可說「隻麟片爪」的。在本節中,先提綱挈領的了解奇美、許文龍有多偉大?


一、奇美集團的規模

  奇美集團2007年合併營收5,000億元,盈餘約480億元,奇美110億元,奇美電368.5億元,旭美化成10億元。全球員工人數3.6萬人,其中奇美電的台灣員工就有1.7萬人。2008年營收目標7,000億元。(《經濟日報》,2007年11月22日,A3版,邱馨儀)

  奇美ABS塑膠粒的營收規模已超越日本三菱、三井和住友等10家日商產能的總和,也凌駕美國通用電器(GE,俗譯為奇異)等3家美商總產能,穩居全球第一大。


(一)2005年,《天下雜誌》排行第十大

  奇美在1988年營收180億元,在民營公司中排名第八。不過,隨著二十一世紀初電子十哥的出現,營收最少千億元,奇美本業工程塑膠(ABS)成長有限,進步太慢就顯得退步了。因此,2004年,《天下雜誌》營收前十名,奇美未能入榜。

  2005年,因為原油價格上漲,石化產品的ABS水漲船高,奇美營收2,460億元,才勉強擠入第十名,詳見表1-6。

表1-6 《天下雜誌》2005年營收前十大公司
單位:億元
 2004年   2005年
排名 公司名稱 營收 公司名稱 營收
1 中國石油 5651.81 鴻海精密 9171.73
2 鴻海精密 5415.97 中國石油 6678.24
3 台塑石化 3474.2 廣達電腦 4792.2
4 廣達電腦 3300.27 台塑石化 4451.52
5 台灣積體電路 2572.13 華碩電腦 3578.4
6 華碩電腦 2500.42 台灣中鋼 2841.15
7 仁寶電腦 2297.93 台灣積體電路 2665.65
8 南亞塑膠 2189.06 仁寶電腦 2654.62
9 光寶科技 2145.52 南亞塑膠 2507.69
10 台灣中鋼 1918.69 奇美實業 2460.81

資料來源:《天下雜誌》,2006年5月15日,第224頁表二。


(二)《天下雜誌》的票選項目太廣

  1994至2007年每年10月,《天下雜誌》公佈台灣最佳聲望標竿企業調查,以2005年為例,由表1-6、表1-7、表1-9,奇美名列第五,常年大抵在這個位置。不過,後生可畏,2007年奇美便被擠出前十大。另一個調查是企業家最佩服的企業家,許文龍常排在第五、六名。

表1-7 2005年十大標竿企業
2005年排名 2004年排名 企業名稱
1 1 台灣積體電路
2 2 鴻海精密
3 10 聯發科技
4 9 華碩電腦
5 6 奇美實業
6 * 宏碁
7 3 台塑石化
8 * 友達光電
9 8 中國鋼鐵
10 * 宏達國際電子

註:*去年未進前十名
資料來源:《天下雜誌》


二、北台塑、南奇美

  奇美集團中的奇美在石化業跟台塑集團齊名,有「北台塑、南奇美」的稱呼,不過,以營收規模來說,台塑比奇美大約是四比一。不過,奇美賺錢能力只有台塑的12%,詳見表1-8。由於本書好幾個地方都得拿許文龍跟王永慶、奇美集團跟台塑集團相比,所以在此先說明雙方基本資料。

表1-8 奇美集團跟台塑集團超級比一比


三、企業家們怎麼看許文龍

  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跟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各有特色,其中,王永慶強調強勢領導、細節管理;許文龍正好相反,強調幸福領導、授權管理(許文龍一週只進辦公室兩天)。兩人共通點都是「把金錢置之度外」,投注很多財富進行社會公益,可說是「仁者無敵」的企業家。

  由表1-9可見,2006年以前,王永慶一直是《天下雜誌》調查的企業家們票選第一的企業家,許文龍排第五。2007年排名第六的許文龍可說是企業家最佩服企業家裡的「異數」。他得分最高的前三項指標如下:「關心了解員工,照顧員工福利」、「善用人才,充分授權」與「良好的管理能力與經營續效」,拿下十位入榜企業家裡的最高分。此外,「塑造明確的企業經營理念」也是他受尊崇的原因之一。

表1-9 企業家最佩服的企業家排名
企業家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
郭台銘 3 2 1 1
張忠謀 2 3 2 2
王永慶 1 1 3 3
施振榮 4 4 4 4
許文龍 5 5 5 6
施崇棠 8 7 6 5
李焜耀 - 8 7 -
高清愿 7 10 8 7
張榮發 - - 9 10
嚴凱泰 10 6 10 8

資料來源:《天下雜誌》,2007年10月10日。



四、《富比世》的好評

  2007年9月7日,《富比世》(Forbes)雜誌公佈第三屆「亞太50家最佳上市企業」(Fab50)名單,奇美電連續兩年入榜,其他台灣公司還有9家。

  主要是選擇亞太地區營收或市值至少50億美元的上市公司,依其獲利、營收與獲利成長、預估獲利,以及股價成長等四大項目加以評分。(《經濟日報》,2007年9月8日,A2版,林聰毅)